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潮流社論|打出「非合格可持續」的 NOAH,單品真受金錢使然嗎?

首先得恭喜台灣面對新冠肺炎(俗稱 COVID-19)的續力防禦下近整月 0 確診,相比各國整合約 400 萬案例,可見我們所處環境幸福許多,難得是,抗疫全球難以倖免得災禍無相關產業鏈紛紛以自家主力單品為題,釋出相關項目將所得捐入公益單位,諸如是如往常實際參與並繼續行動的 SUPREME x Takashi Murakami Bogo Tee,近百家品牌響應 la mode engage 的精品義賣,LOUIS VUITTON / DIOR / GUCCI / BALENCIAGA / YSL 亦也紛紛加入「製罩」行列與前線醫護站在同一線。

image via Louis Vuitton

如今,一向關懷社會為根基的 NOAH,亦於不久前於官方 Instagram 發佈帶有「Thank You」字樣 T-Shirt,顧名思義便是為醫護人員提供所需防禦物料,將所得全數捐入慈善團體 Direct Relief 中。「這場全球抗疫時期,我們正思索著幫助他人的方法,不可否認金錢在危機時期能提供很大的幫助,因為很多的人才需要這份直接支持」-NOAH

Many of us have been seeking ways to help others in the midst of this crisis. We’ve felt a bit paralyzed as we make clothing. Not exactly essential at this point in time. But one thing we know for sure, money helps in times of need and there are great people doing great work who need support.-NOAH

image via NOAH

不過歷經這場 COVID-19 病毒浩劫,似乎能藉此帶給我們更多深層思考,相信有在關注全球議題的朋友應有留意到訊息,NASA 觀測員表示:「因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在工廠不開工的情況下,有害物質大幅下降導致空氣變好」,此外,就連汙染超標近百倍的印度聖河也變成能飲用水源,這些論點早已反應時尚界大環境得思索的「可持續性問題」。根據 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 指出,光是印度清奈地區便有超過數萬民製業工人每天生產時尚供需,日復一日地應付快時尚變遷,要知道,時裝業可謂是各領域產業鏈中「最骯髒」的行業(僅次石化業),生產賞心悅目的服裝就得犧牲掉萬公升的水源及棉農副材,再加上染色,定色有害物質產生千種造成的汙染難以想像。

image via HK01

而多年以來 NOAH 做為「環保中堅力量」早就意識到這項問題,不僅推出過由廢棄紗線組合卻同具備滑順手感的「100$ RECYCLED COTTON」Tee 項目,更重要的是很早就採取「起而行」的環境保育措施,就像是先前許多人對隨便包裝的牛皮紙袋不滿意,主理人 Brendon Babenzien 就公開解釋:「對我們來說當購買昂貴的夾克與 T-Shirt,首要注重的應當是產品內核而不是外在,我們用來包裝的這些回收材比用塑料袋更值得」。在這份說明之中,這位主理人表明消費性扭曲事實,許多人想要的是「精美開箱體驗」,卻忘記在大量生產下對自然環境難以消化的毀滅性後果。

image via NOAH

慶幸的是,公開表態其一則核心理念的 Brendon Babenzien,並無因「不誠意的直接視覺」就喪失大量客群,反而令人感受到其真誠態度,直到今年繼續為社會貢獻心力。從近期的 2020 S/S Lookbook 當中,我們見到 NOAH 將 Model 置身在龍蝦魚種的環境中並將幾個標語列舉出來如:「SWIM AT YOUR OWN RISK」,「NO FISH NO FUTURE」,「TIDE TURNING TOXIC BEACHES」,「WE ARE NOT A SUSTAINABLE BRAND」來對應「NO SWIMMING」強化警示主軸。

同時間在提醒保育的動作,官宣也附上內文來說明為何自己還不格稱可持續品牌:儘管我們不斷努力在產品和包裝中探索和使用更多可回收,可再生和環保的材料,但 NOAH 仍然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品牌,我們還沒有資格。」

「但是我們正在努力成為一家負責任的公司,尊重國家/工廠/員工的權益,透過關注質量,我們鼓勵客戶深入了解他們所購買的單品,希望藉此能減少猖獗消費主義,我們做出的選擇並不受金錢所驅動,並對社會的責任回報已認為必要,更再次承諾為這個星球貢獻 1% 以利支持基層環保的組織脈絡。」

NOAH 更解析到可持續性之外的合作層面:「我們認識到的整個生態系統,從客戶到員工再到承包商和合作夥伴,這都是充滿情感的生命型態,我們長期目標是打破籓籬創造尊重文化,並為這種文化應運而生。」

Noah, despite our ongoing efforts to explore and use more recycled, renewable and eco-friendly materials in our products and packaging, is still not a sustainable brand. We’re not even close.

We are, however, working as hard as we can to be a responsible company. We only manufacture in factories and countries that respect their workers. By focusing on quality, and encouraging our customers to be informed about what they buy, we hope to gradually reduce rampant consumerism. The choices we make are not driven solely by money, and we’ve made it a practice to give back. We’ve recommitted to 1% for the Planet, to keep supporting their network of grassroots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We’ll also continue to raise and donate funds to other causes we care about, from human rights to disaster relief, and keep our community informed about these-NOAH

這則貼文如真引起大眾迴響,顯然是對自然遭害提供明智的建議,當 NOAH 把「我們不是可持續性發展品牌」觀點提出時,這在我們眼裡雖是謙虛之舉,但對 NOAH 而言卻將其視為 99% 滿意的可能,因其要做到最正確的方法並不是這般容易,眼看精品,運動,快時尚等各家都將可持續性視為首要,紛紛把理念直接面向消費者承諾長期實現環境與社會目標,但礙於資金緊缺要進一步卻十分困難往往後來僅能變成「口頭告誡」的說法。原因是儘管運用可回收並舒緩環境的材質,但在「巨量的生產供需」之下造成的汙染同樣會繼續侵蝕並非淨化,要說是對地球友善,這單薄之力恐怕還差得遠。而這次,根據 NOAH「WE ARE NOT A SUSTAINABLE BRAND」文案,我們不妨趁機會審視業界目前對可持續性的標準來進行檢討。

image via NOAH

根據美國商業雜誌《Forbes》的指出,「在消費者購買商品的一年內,有超過一半的快時尚商品迅速被拋棄,這些商品直接被埋進垃圾場,但這些被丟棄的紡織品產物有 95% 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在這份簡報下,想起 H&M,ZARA,UNIQLO 雖貴為提供回收舊衣服務的快時尚品牌,卻離真正解決還得有更多全方位的策略考量。

image via bloomberg

因其在汰換的更新洪流,許多時尚家儘管願意將舊衣拿去店家盡可能響應「零浪費」,但目的是想拿到優惠卷添購新衣並在短時間內又進行替換,被回收的舊款式還要經過龐大人力資源篩選,將紡織品重新建構並分離出不可重複利用的成分再分解拆裝,亦必須同時兼顧新品趨勢進行供應銷售,當原物料不足時勢必會額外提高產能從其他非舊物方面提取資源加快倍速生產,如此一來的狀態又回到「巨量的生產供需造成的汙染性問題」。運用在 adidas 攜手 Parley for the Oceans 海洋環境保護組織利用海洋汙染塑料再製的鞋款,亦或 Nike 將俗稱「太空垃圾紗」的 rPoly 纖維達到 85% 回收比例效果均同樣道理。

image via highsnobiety


目前業界如 Fonnesbech,Edun,Stella McCartney,Gabriela Hearst 等品牌不斷宣揚回收再製的織品,可要真正「內部系統化」的品牌卻是大工程,誠如 H&m 可持續性發展負責人 Pascal Brun 所言:「可持續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概念,需要整個市場體系從設計、設廠到運營甚至消費端進行系統性的變革,從而形成循環經濟模式,而非詬病的傳統線性經濟規模」,簡單來說公司的規模越大就得要有更多的資金挹注來應付各種開銷,當環保議題阻擋「淨收益」進而造成無法擴張領域版圖時,就得將環境保育拋諸腦後,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從嚴峻的產業政策來看,要說「可持續性」仍處於「喊口號」階段,可並不代表所有涉及商業的品牌均是如此,像是各大外媒提見 Greater Goods,FREITAG,便正是極力找尋自身可創的循環工程盡其所能的零浪費。要如何完善「回收服務不等同可持續性價值,循環再製系統化製造過程」似乎是接下來必須實做的方案。目前大眾消費者還在報復與衝動性消費模式空間,說實在的相比炫耀自身,「可持續性」這詞彙似乎滿少人真正會去留意並堅持,NOAH 與 Pascal Brun 除了反應出面對逐漸劣化的時代,品牌需從製品面料選擇和市場體系的營銷做出良性革命來「Cushion The Blow」之外,亦想告訴廣大族群:「深思產品硬核及品牌的改變措施,應當大於著身的流行表現」。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