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第15屆‧2020「愛心獎」8 位得獎人揭曉 愛心楷模、大愛無疆

Print

「大愛無疆」。「愛心獎」的甄選範圍按創辦時的規劃,本屆起由兩岸四地擴展至全球華人社會,並預計第20屆起拓展為世界性的獎項,詮釋愛心無分國界、地域、種族、宗教等的理念。本屆的參選者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馬來西亞、泰國,以及兩岸三地的華裔慈善家、宗教領袖、公益先行者和非牟利組織創辦人等。本屆因應全球華人各地區,增加網上推廣管道如 FB、新浪微博、LINE、YouTube、Google Banner 等。

第15屆‧2020「愛心獎」8位得獎人。(左起):香港黃凱欣、陳守仁;大陸劉海鷹、盧邁;台灣星雲大師、呂若瑟、沈文振;海外鮑潘曉黛。

 

本屆「愛心獎」因新冠肺炎疫情,未克實地探訪各終選入圍者;終選改為「通訊投票」,經由兩岸三地 28 位評委的三輪「通訊投票」,8 位得獎人終於揭曉,其中包括台灣的星雲大師、呂若瑟、沈文振;大陸的盧邁、劉海鷹;香港的陳守仁、黃凱欣;海外的鮑潘曉黛,他/她們在慈善界展現卓越的領導能力、堅持不懈的愛心事蹟,是人間典範,每位同時獲頒 15 萬美元獎金。

本獎預定 12 月中旬在香港舉行盛大頒獎典禮,由鳳凰衛視協辦和製作、台灣現代財經基金會及北京東西方慈善論壇共同協辦。典禮錄影將於 12 月底在鳳凰衛視等電視台播出。

————

得獎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後): 

(台灣)

1.星雲大師:臨濟宗第 48 代傳人,1967 年於台灣高雄開創佛光山。一生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推動人間佛教,致力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之發展。於全球創建 300 多所寺院,又創辦美國西來大學、台灣的南華及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及菲律賓光明大學,並於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立國際佛光會,為全球華人最大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又設立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推動文化教育、促進台灣與大陸之和諧,帶動世界和平。1970 年起,相繼設立育幼院、慈悲基金會、仁愛之家、雲水醫院、雲水書車、佛光診所等。又於馬來西亞成立大馬佛光救護隊,2008 年在大陸汶川、2015 年在尼泊爾大地震前往救援,普利眾生。

 

2.呂若瑟:1940 年生於義大利帕多瓦省,65 年與兄長呂道南神父到台灣服務至今,67 年至羅東鎮丸山村的肺結核病院、麻瘋病院服務;同年四月宜蘭淹大水,領導修道院神職人員營救村民;77 年至澎湖服務,見身心障礙者無法得到適當照顧與教育;81年於澎湖創設惠民啟智中心;86 年調回羅東,看見宜蘭當時身心障礙者照顧資源不足,於 87 年善用丸山廢棄修道院,創立聖嘉民啟智中心;有感於台灣邁入老人社會,於是將丸山的肺結核病院改成老人安養中心,2005 年搬至三星;2009 年成立聖嘉民長期照顧中心。神父的心願是「以善意與愛澆灌世界」。本着基督博愛精神,給予身心障礙者尊嚴、希望、平安。用盡每一分力量奉獻啟智教育。

 

3.沈文振:拓凱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慈濟資深志工。事業有成之際,心裏時刻懷抱着對整個社會的感恩,長期投身公益。向來以「利他、共好」為處事原則,成功推動公司轉型,並以追求三倍以上的創新價值為經營理念,獲獎後亦將獎金3倍捐出,合共 45 萬美元,全額用於公益慈善。他深感獨自行善力量有限,2010 年設立基金會,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教育、媒體素養教育及青少年全人教育,系統性回饋社會,逐步建構企業志工資源平台,致力打造相互學習公益服務經驗與資源互聯的網絡,透過串聯,擴大善的漣漪、齊聚力量,影響更多同道願意對人、對事、對土地表達「關懷」,激起「參與」公益事業的熱忱。

———————-

(大陸)

4.盧邁曾任職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50 歲邁入公益行業,執掌剛剛起步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並與之相伴至今。自此之後,基金會在國際交流、高端培訓、政策研究和社會試驗等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發展報告 2005》獲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人類發展獎,其「社會試驗+政策宣導」的干預模式在推動中國大陸偏遠貧困農村兒童教育和營養改善方面取得可見成效。2007 年進行改善寄宿制學校兒童營養狀況的社會試驗後,2011 年項目研究成果及建議上報國務院,直接推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出台,近 4,000 萬名學生受益。2009 年,基金會在青海樂都設立第一所山村幼稚園。此後 11 年間,基金會在全國 11 個省的 31 個貧困縣設立了 3,000 多所山村幼稚園,累計近 20 萬名兒童受益。目前,基金會已圍繞貧困地區農村孩子營養與教育行程共計十個社會干預項目,覆蓋從出生前到職業學校等多個成長關鍵環節。

 

5.劉海鷹:為推動中國脊柱疾病的治療,2001 年牽頭組建中國最早一批脊柱外科;為實現「解除患者疾苦,救死扶傷」的誓言,年均手術量達 800 台以上,成為國內「單人脊柱手術量最多、手術併發症最低」的醫師。2011 年創立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專注於脊柱疾病的慈善組織——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 2018 年,為促進全民脊柱健康,牽頭成立中華預防醫學會脊柱疾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推行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8 年來,帶領團隊善用休息時間,深入中西部貧困地區,足跡遍佈 16 省 43 個貧困縣市;在全國建立 17 個脊柱疾病國家級救助中心,先後為 6,000 多名山區患者義診。

———————-

 (香港)

6.陳守仁︰聯泰集團創辦人及主席,以香港為家,是念祖愛鄉企業家、慈善家,也是促進中外友誼的民間大使。曾僑居菲律賓、馬來西亞、關島、塞班及西太平洋地區,熱心參與僑務 40 多年,出資出力、推動中、港與西太平洋地區的交流。事業發展到哪裏,他的慈善工作亦發展到哪裏。先後在香港、塞班、關島及福建泉州設立陳守仁基金會,積極興學、助殘、辦醫、扶貧,捐資數億元,以身作則,樹立榜樣,將服務社會的理念寫入家訓中,帶領兒孫一起參與各地的慈善社會服務。

 

7.黃凱欣目養計劃聯合創辦人。早年畢業於香港拔萃女書院,獲全額獎學金負笈英國讀醫,後於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曾參與各地多項人道主義項目:設立流動診所及開辦急救課程等。2006 年舉家從英國移居非洲加蓬,與夫婿宋安理於宣教醫院創立非牟利眼科中心,每年幫助約六千名病人。2011 年創立目養計劃,憑着「世上再沒有人會因可治療的眼疾而失明」的理念,帶同年幼子女遷至剛果共和國北部,發展該區首間非牟利眼科中心。機構分別於英國和香港註冊,目前正籌建第二間全新綜合眼科教學醫院,致力為病人恢復無價的視力,改變更多人的生命。

——————-

(海外)

8.鮑潘曉黛加州洛杉磯「幫幫忙基金會」(Simply Help Foundation)創辦人兼會長。出生在台灣貧寒的軍人家庭,領悟到物質並不是個人幸福的源泉,回饋社會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2000 年創辦基金會,在薩爾瓦多、柬埔寨、巴拉圭、宏都拉斯等26國救助貧困民眾、通過慈善捐助幫他們獲取生活必需品,進而通過教育,使他們有能力自我成就。至今已發送 300 多個愛心貨櫃救援物資,到國內外遭受自然災害或貧困的國家。當中包括食物、藥品、衣物、玩具及學習用品等。20 多年來,在中美洲和亞洲設立 26 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讓身處貧困地區的2萬多名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又在薩瓦爾多和巴拿馬,為無家可歸的老人建造 6 座老人中心,18 年來每月供養 200 多位老人。基金會在聯合國的 NGO(非政府組織)活動佔一席之地。

————–

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 2004 年成立,凝聚港澳台商、台胞,關懷社會、濟厄扶困。2006 年創辦「愛心獎」,表揚善心楷模,提升社會正能量。今年已邁向第 15 屆,獎金提升至 15 萬美元,成為華人世界最高獎額的愛心慈善獎。

「愛心獎」創辦人林添茂表示,本獎創辦 15 年來,嚴謹選拔兩岸四地為公益無私奉獻的慈善楷模,彰顯人間大愛。第 1~9 屆「愛心獎」甄選集中在港澳台地區,第 10 屆邁進大陸,兩岸四地共選愛心楷模。本獎歷年總結經驗,適時調整評選機制,甄選最具代表性的得獎人,涵蓋基層慈善楷模、愛心企業家、非牟利團體領袖,以及公益慈善觀念引領者、先行者。用愛心把兩岸四地乃至全球華人連結起來,共融發展。

今年的甄選活動一如既往,廣獲兩岸四地各方支持,香港特區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續任本屆終選委員會主席。評委包括:台灣統一企業前總裁林蒼生、現代財經基金會董事長黃輝珍、台北科技大學前校長姚立德、新加坡恆一基金公司董事長李伸一、中聯辦前部長唐怡源、深圳社會組織研究院院長饒錦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香港城巿大學校長郭位、愛心獎-許曉暉基金發起人翟普、鳳凰衛視執行副總裁何大光、鳳凰衛視節目運營副總裁兼中文台執行台長高雁及資訊台副台長吳小莉等 28 名政、學、商、媒體等各界人士,有助推動本獎探討善經濟的時代文明,未來惠及更多弱勢群體。

「愛心獎」下一個目標是在 2025 年成為世界公益慈善項目,全球甄選愛心楷模。本獎將結合兩岸四地及全球華人、華商的力量,共同維繫及推動「愛心夢想」。期待有一天實現「愛心水滴,匯流成海」的願景。最新資料請瀏覽:網站 www.compassionaward.org或www.hmtcf.org;臉書www.facebook.com/compassion.award/;微信-愛心獎CompassionAward;微博-愛心獎CompassionAward。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