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潮流社論|整天在 IG 說多愛哪雙 SB DUNK,怎就沒聽過平常你講「滑板文化」?

提到「滑板」你會想到什麼?是狂放不羈的酷少年,還是早期受到加州文化和衝浪的啟發,想起俗稱「Mcsqueeb」的蓬亂披肩長髮、膝蓋短褲的印花、大量的 Vans Sneakers 和代表滑板精神的圖形 Tee,或是 1981 年創刊的 Thrasher,1983 開設的 Transworld Skateboarding 滑板雜誌等,讓滑板運動走入大眾視野的親歷者?

無庸置疑,這個不再受波濤洶涌的海浪所左右的亞文化運動,在世界早已象徵著「獨立性」的全球現象,甚至滲透了人們對時尚的固定標準,成為一種最為純粹的自我表達。不過諷刺的是,在資訊過快的市場行銷下,人們熱愛足以在 IG 收割讚數的爆款似乎大於文化脈絡,以下便先來淺談滑板文化。

初始之源

滑板最早於 50 年代問世,但要說真正揭開序幕,是由 Frank Nasworthy 因緣際會下參觀父親朋友工廠,發現「橡膠」用在滑動方面十分合適後將「聚氨酯輪技術」引入後,「滑板」才真正從字面意義上開始嶄露頭角。當這種材料於 1973 年首次面市時,事實上也直接取代了在競速滑輪(Roller derby)、衝浪板(Hobie)等固定連接的金屬黏土輪殼,不僅讓滑行更為順暢,論操縱性也可以說有了全新的世界。

↑ Frank Nasworthy 

Jeff Ho、Skip Engblom、Craig Stecyk 創立 Zephyr Skate Team(又名 Z-Boys)便是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的先鋒,底下成員包括 Jay adams、Tony Alva、Stacy Peralta 以及唯一女性成員 Peggy Oki 等共 12 人多元滑板隊伍。他們於 1975 年 3 月在 Del Mar Nationals 掀起了滑板運動革命,帶來如 Low Posture 等深具 Free Form 意義的新穎玩法。要是你看過類似《狗鎮之主》的紀錄片,相信會知道當時南加州正面臨著乾旱導致所有人必須將泳池水排乾,而 Z-Boys 便突發奇想在碗池溜起了滑板,Tony Alva 後亦在 1977 年以 Aerial 的方式完成空中動作創造了全新的滑板技巧,影響後來我們熟知的極限運動像是「單板滑雪」。

↑ 當時 Z-Boys 團內唯一女性 Peggy Oki 

↑ 1977 年 Tony Alva – Aerial 

但要說推廣其事,可不能僅歸功於他們,當時在美國佛羅里達有位名為 Alan Gelfand 的滑手,亦在溜滑期間偶然將板身彈向空中,做出更進一步的操作誕生出 Ollie(豚跳)滑板動作,迅速受到重視成為滑板運動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

然而像是這樣的早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總會面臨鞋款損壞的問題,還有產生的鞋邊摩擦能否在砂紙上有著穩定性,無疑和做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他們便選擇了 Paul Van Doren、Jim Van Doren 兄弟與合夥人 Gordon Lee、Serge Delia,於 1966 年開設的 Van Doren Rubber 公司所生產的鞋履。

Vans 的硫化結構與華夫格鞋底能提供適當的抓地力,當時 Stacy Peralta 和 Tony Alva 亦是簇擁者,而本著實際的需要亦重新設計 Authentic 鞋履,在鞋跟處加入額外的襯墊,為滑者提供所需的舒適度,相當受到滑板者的歡迎。隨著逐漸受到重視,一年後創始人 Paul Paul Doren 還發明了「Jazz Stripe」徽標,裝飾在諸如 Old Skool、Sk8-hi 等鞋款側面,使其成為我們現在認識的 Vans 代表性圖形標誌。這裡也必須的是,在熟悉的 Jazz Stripe 呈現在眾人目光之前,最初 Vans Skateboard logo 是由 Jim Van Doren 的 13 歲兒子 Mark Van Doren 所設計。

↑ Vans – Jazz Stripe

↑ Vans Logo 最初由 Mark Van Doren 所設計

到了 1978 年,Stacy Peralta 和 George Powell 更聯手創立一家名為 Powell Peralta 的滑板公司,除了致力於研究輪滑裝置之外,更組織名為「Bones Brigade」的滑板隊,造就了 Tony Hawk、Bucky Lasek、Lance Mountain、Tommy Guerrero 等眾多傳奇後生滑者。為鞏固品牌視覺形象,他們還設計「骷髏」圖案繪入滑板與 T-Shirt 等能記載文化脈絡的載體,做為文化語境的對照(後來也被 FUCT 等之類的街頭服飾汲取精華)。而這些設計無疑根深蒂固的影響著文板文化。

↑ Stacy Peralta & George Powell 

↑ Bones Brigade

走向檯面

很快進入 80 年代中期,Nike Dunk、Air Jordan 1 在滑板界獲得重視,準確來說,能夠保護腳踝的設計輪廓正是從事該項運動的滑手正在尋找的類型。這裡便有個例子,1987 年以 Bones Brigade 白骨隊為特色的《The Search for Animal Chin》滑板電影,滑手們便在裡面做出示範,而這些鞋也會因為長期著用準備淘汰時,被當成作為「飛躍」的障礙物,不過這並非僅止於實用,更是一種激發自我表達的精神體現。

↑《The Search for Animal Chin》

滑板運動的盛行,實際上那高辨識度的圖形與優惠的價格也同時吸引不少外來者,在現今 Nike 不斷帶回 Dunk 相關產品前,很久以前便早逐步形成為流行的必備品。這個想法,可以追溯到傳奇滑手 Lance Mountain x Nike Air Jordan 1。削去的 Black/Royal x Balck/Red 錯配感成為文化經典,雖然 Nike 在 80 年代並非在滑板界真正立足,但隨著後來 90 年代急速興起,可以說帶來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穿著態度。

↑ Lance Mountain

此外,由 Steve Rocco 和 Rodney Mullen 於 1987 年創立的 World Industries 世界工業滑板協會,在滑板文化層面亦是推助有功,其中前者還開設 101、Plan b、Blind 等幾支滑板品牌。在這邊特別要說的是,Steve Rocco 在組成企劃 Blind 品牌時,還找上了現代滑板先驅 Mark Gonzales 作為合夥人,並和 Jason Lee、Danny Way 滑手與導演 Spike Jonze 在 1991 年拍攝滑板電影錄像帶,真實呈現滑板運動的反主流魅力跟滑板世界的本質,告訴人們:「誰說一定要侷限在板場」?

↑ Steve rocco、Rodney mullen

從中也能發現,相比過去穿著較為合身的褲款,滑手們也變選為寬鬆褲款為著裝打扮去執行這項運動,目的便是以防布料在街滑過程中造成不便。事實上這樣的推助效應,亦導致一大批全新的獨立滑板品牌崛起,像是 Ed Templeton’s Toy、Jeremy Klein、Mike Carroll 等品牌。其中也包含著 1994 年開業的 Supreme、Zoo York、Close 等專注滑板市場的紐約品牌。這些都成為了滑者間的時尚必需品,也成為了年輕族群能夠深入追求內心的代表其一。

↑ Supreme Skate Shop

但要說滑板真正成為主流的時間軸,大概是 1995 年 Espn 推出首屆 Inaugural x Games,Tony Hawk 在 X-Game 中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 900 度空中旋轉,使滑板受到更大廣域範圍的注目,甚至催生了 Rob Dyrdek、 Bam Margera 這樣的名人滑者。直至目前看起來,仍覺得不可思議…

↑ Tony Hawk 900 

隨著熱度高漲到了 2002 年,Nike 推出 SB 系列從而進入滑板市場,找來 Robbie Jeffers 管理自家滑板隊,為 Danny Supa、Paul Pul、Gino Lannucci 打造專屬簽名鞋履,並以胖鞋舌和 Zoom Air Insole 做出更具識別的重新定義。不過,這只是 Nike 進入市場的序幕,後續還展開了與 Diamond Supply Co.、Supreme 品牌合作、和 Pushead、Futura 藝術家攜手,以及 De La Souldous、Dinosaur Jr 音樂家,還有 Jeff staple 聯名等掀起暴動的 Nike SB Dunk「Pigeon」,更觸及 Medicom Toy 這樣的市場環境進行限量合作。

延伸閱讀:潮流社論|以下 5 雙,是你每天想收聯名款卻忘記看的 NIKE SB DUNKS

↑ 上面你認得出幾雙?

↑ Nike SB Dunk「Pigeon」

↑  Nike SB Dunk De La Soludos

滑板被稱為「世界上最酷的運動」不是沒道理,先鋒們發揮想像力與創造力將其發揚光大,一再又一再的打破既定思維,讓我們發出「原來還能這樣玩」的讚嘆,最重要的是那反叛的行為藝術和追隨自我般的心境,也隨著文化擴散在全球成為了一種精神體現,更成為了現今奧運會的運動項目。

如今看起來這項體運運動的受歡迎程度仍會持續提升,其扎根下的文化也亦將繼續流傳下去,最後想提的是,整天在 IG 說多愛哪雙 SB DUNK,怎就沒聽過平常你講「滑板文化」這部分,現在不及過去,新進者熱衷不代表會對文化忠誠,如何在守有滑板傳統並運用網路聲音使文化更為有趣,讓新入者自行去探究滑板意義,將會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

 



 Source /  Pinterest/ kvps / youtube / Documentary(a lot)/  Inaugural Games history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