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電影與原聲帶都超神!《罪人》「超現實蒙太奇」將過去、現在、未來透過音樂融合!

近年來,隨著疫情衝擊、產業罷工、串流媒體崛起,以及現代人生活型態的改變,「電影已死」的聲音再次浮上檯面。觀眾不再如以往那樣頻繁走進電影院,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核心問題,或許並非平台的更迭,而是「創意的枯竭」。

實際上,原創劇本的匱乏並不是近年才出現的問題。直到近期一部名為《罪人》(Sinners)的電影悄悄的上映,如同一記重拳打破沉寂,在觀眾與評論界之間掀起波瀾。

延伸閱讀:熱愛電影的你必看的神作!《罪人》口碑、票房雙豐收,達成十年來原創電影開片最佳紀錄


你今年一定不可錯過的神作

《罪人》執導過《金牌拳手》《黑豹》的導演萊恩·庫格勒(Ryan Coogler)麥可·B·喬丹(Michael B. Jordan)合作的全新原創電影。

電影與原聲帶都超神!《罪人》「超現實蒙太奇」將過去、現在、未來透過音樂融合! 電影與原聲帶都超神!《罪人》「超現實蒙太奇」將過去、現在、未來透過音樂融合! 電影與原聲帶都超神!《罪人》「超現實蒙太奇」將過去、現在、未來透過音樂融合!

在本片中 MBJ「一人分飾兩角」飾演一對兄弟檔,在 1930 年美國種族議題嚴重的時代,重返家鄉打算開設一間音樂酒吧,給予自己、老鄉一個可以暫時忘卻煩惱的烏托邦。但在開店的第一天就遇到幾位不懷好意的不速之客,使得狂歡派對瞬間成為了一場人間煉獄。

而如同《逃出絕命鎮》《罪人》作為一部原創的恐怖片,故事談論的深層議題是「種族」,同時再將音樂吸血鬼宗教歷史等元素融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他一上映就大爆口碑,未來也極具潛力衝擊奧斯卡獎。


以下為《罪人》劇透內容,請斟酌觀看

萊恩真的是一位很有才的導演,在《罪人》中的多處細節你仔細看都能找到它背後隱藏的含意,小編會在以下寫出自己想法,歡迎大家看過後一同思考:

(1)《罪人》前半段花了大量篇幅描寫史家兄弟與他們的表弟——綽號「牧師男孩」山米為音樂酒吧尋覓志同道合的夥伴。這段看似冗長的鋪陳,實際上讓觀眾對角色建立起深厚的情感連結。從他們日常對話中的一字一句,也能感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壓迫與不公,進而窺見這個族群艱困而壓抑的生活背景。

(2)電影的核心靈魂是音樂。而本片中最有力道的一句話就是:「白人熱愛藍調音樂,但他們討厭創造藍調音樂的人。」藍調誕生於壓迫之中,作為非裔美國人抒發苦難、對抗現實的聲音,卻成為白人主流文化中被瘋狂擁抱的產物。這種文化掠奪與情感錯置,在電影中以濃厚的諷刺語氣呈現,讓人不禁深思。

(3)而在吸血鬼的設定中,更藏有對「同化」「失根」的深層隱喻。吸血鬼首領是一位名為「雷米克」的愛爾蘭人,歷史上曾同樣遭受白人主流社會歧視的族群。他在片中先咬的是一對美國白人夫婦,象徵愛爾蘭人試圖融入美國主流社會。而那些後來變成吸血鬼的黑人與黃種人,表面上看似得到了「永生」「快樂」,實則代價是徹底失去了自我,因為吸血鬼之間共享記憶與感知,象徵著文化與靈魂的消逝。

(4)雷米克最早咬的那對美國夫婦其實是 3K 黨成員,然而在轉化為吸血鬼之後,他們不僅不再排斥黑人,還熱情地邀請黑人加入他們,甚至一起歌唱、跳舞。這一幕以強烈的反差揭示出:「有時候,比起怪物,人類才是最可怕的存在。」

(5)儘管電影未明言,但「自由」始終是潛藏在每個角色行動背後的主題。在結尾,我們看到三位角色以不同方式觸碰到屬於自己的自由:

1.牧師男孩山米,在經歷可怕的事件後,依然毅然決然背起吉他,獨自前往芝加哥追尋音樂夢,象徵對夢想與自由的堅持與信仰。

2.史塔克瑪莉雖已成為吸血鬼,但也因此擺脫了作為人類時飽受異族戀壓力的身分枷鎖。在其他吸血鬼全部死去後,他們成為僅存的一對永生戀人,得以真正長相廝守。雖然史塔克曾說:「那晚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哥哥、最後一次看見太陽、最後一次感受到自由」,但或許,那一晚,他才真正得到了屬於他們的自由。

因此,在觀影上我覺得片尾畫面,這三位角色的再次重逢,代表的他們是《罪人》故事中最自由的三人。


電影很神、音樂更神

前面有提到「音樂」貫穿了《罪人》整部片,那怎能不聊到它的原聲帶呢?本片共發行了兩張專輯,一張是《罪人(電影原聲帶)》,由多位藍調音樂人及演員所演唱的跨類型曲目、另一張是《罪人(電影原創配樂)》由導演的長期合作夥伴 Ludwig Göransson 創作的原創配樂。

這裡先讚嘆一下 Ludwig 真可謂是天才中的天才,年僅 40 歲的他早已參與多部大片配樂,包括《金牌拳手》《黑豹》 《猛毒》《TENET天能》《奧本海默》,如今又為《罪人》獻上另一部代表作。

這兩張專輯皆於電影上映當天,由 Sony Masterworks Sony Classical Records 聯合發行,共收錄了 41 首曲目。其中有幾首,不論是電影粉絲還是純粹熱愛音樂的聽眾,都絕對值得重複播放、加入歌單,那種一聽就回到劇中畫面、甚至想再刷一次電影的魔力,全都藏在旋律之中:

〈Will Ye Go, Lassie Go?〉

原曲是一首蘇格蘭/愛爾蘭傳統民謠。而電影中的版本則由 Lola KirkePeter DreimanisBrian DunphyDarren Holden 以及 Jack O’Connell 共同演奏與演唱。這首歌在片中的出現,由最初的吸血鬼三人組:愛爾蘭人雷米克(Jack O’Connell 飾)3K 黨夫婦瓊(Lola Kirke 飾)伯特(Peter Dreimanis 飾)一起在酒吧門口合唱。

〈I Lied to You〉、〈Magic What We Do〉(Surreal Montage/超現實蒙太奇)

這是電影中最神的一幕,最初是「牧師男孩」山米的飾演者 Miles Caton 在酒吧演唱的〈I Lied to You〉,隨著旋律推進,在約 1 分 25 秒處,畫面與聲音突然脫離現實,無縫轉入一場橫跨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超現實視覺與聽覺饗宴,呼應了片中那句反覆強調的「真正動人的音樂,能打破時空的界限」。

這段超現實蒙太奇,後半部被命名為〈Magic What We Do〉並收錄於電影原創配樂中,由 Ludwig Göransson 創作,他巧妙融合了傳統非洲音樂舞蹈中國京劇現代搖滾嘻哈饒舌R&B電子樂DJ 演出,打造出一場情緒與文化的狂想曲。

〈Rocky Road to Dublin〉

此曲為 19 世紀知名愛爾蘭歌曲,同樣由愛爾蘭吸血鬼雷米克(Jack O’Connell 飾)Brian Dunphy, Darren Holden 一同演唱。

這首歌可視為雷米克的角色主題曲,仔細聆聽在他第一次出場並懇求 3K 黨夫婦讓他進入他們的家門時背景就有小小聲地響起這首歌。而他最後暴露在陽光之下時也會聽到這首歌。

〈Dangerous〉

在本片中飾演重要角色「瑪莉」Hailee Steinfeld,暌違五年再次推出單曲〈Dangerous〉。聽完這首歌時,終於又讓人想起 Hailee 是一位全能型藝人。

〈Dangerous〉的編排極具層次感:前 1 分鐘節奏緩慢,描繪瑪莉尚未變身吸血鬼時,對自由的渴望與內心掙扎;進入第 1 分鐘後,節拍逐漸加快,象徵她經歷身體與心理的劇烈轉變;到了第 2 分鐘,節奏進一步加重,音樂情緒隨之高漲,彷彿宣告她正式擁抱全新的吸血鬼身分。最後的低語式獨白則回歸內在情感,述說著變身後仍殘留的人性記憶——那是瑪莉心中不曾遺忘的話語,也是她的愛人史塔克曾對她說過的話。

根據 Hailee 受訪時的說法,因為她同時身兼演員與歌手,唱片公司往往難以全力支持她發行專輯。但她始終不願放棄任何一個身份,因此她的音樂作品多半與影視作品、節目或廣告緊密結合。至今為止,她只發行過兩張 EP 和多首單曲,卻每每展現出令人驚豔的表現力與情感穿透力。

延伸閱讀:《雷霆特攻隊*》首波評價解禁:近幾年最佳、故事真摯感人、看得人潸然淚下,也是迄今為止最黑暗的漫威作品之一!

source / Sony Masterworks, Sony Classical Records, 華納兄弟影業

追蹤 @cool_magazine_taiwan Instagram 帳號,觀看更多有趣的潮流、時事知識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