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或許有些誇飾,畢竟十根手指頭張開那麼一精算下來,Audi 至少還有三款已發表的新車等著叩關,但要說是以「重要性」為基準進行降冪排列,數個月前發表的 Q6 e-tron 純電休旅車系也毫無保留的說它是重中之重,成為四環品牌在 2025 年攻城掠地的重點車款。
Q6 e-tron 何重之有?
首個問題、又或者說足以貫穿通篇文章的主軸便是:Q6 e-tron 何重之有?要認真起來也許會浪費過多篇幅,但也只需謹記一項重點,那便是在 Audi 目前所有的純電車款中,它幾乎可以說是媲美 e-tron GT 般,在各層面趨於成熟的產品線,以純電驅動的核心概念進行設計,以至於從規格來看都是香的;當然,設計和價格也是。
世俗一點從設計開始品嚐,裹上名為「Glacier White 冰川白」的塗裝,搭配車型自帶的黑色外觀套件,就算這並非具有 S line 運動化套件,卻依舊呈現出很有辨識度的整體風格,20 吋的鋁圈也許龐大,但套用在車體頗為結實、輪拱空間不小的 Q6 e-tron 卻有顯得有些不足,加上樣式設計和至少是 45% 起跳的扁平比設定,只能說好似有些欠改?
也許就像 Louis Vuitton 之於 Monogram,即便到了純電驅動的 Q6 e-tron,Audi 仍堅決留著車頭那標誌性的多邊形水箱護罩,依照車型賦予不同的裝飾細節,而絕大多數的散熱、進氣功能便是移到下半部,加上首次登場的分離式頭燈,動態展演和多達 8 種日行燈光型可選也不愧是燈廠,若將預算掐到 SQ6 e-tron 等級還另有 Digital OLED 尾燈,解鎖額外 8 種光型。
光這就值
打開車門、四隻眼睛率先掃射到那獨樹一幟的三螢幕系統,當然這三螢幕已經不是 LKK 的 MMI touch response,而是由數位儀表、中央資訊幕,和副駕駛座的娛樂系統所組成的 Digital Stage 新架構,各別的大小也來到 11.9 吋、14.5 吋和 10.9 吋,功能性無需多言的齊全,也整合了多項功能,副駕螢幕亦可協助設定導航或當個 DJ 來著,當然也可自成一格進行科技冷漠。
而縱觀 Q6 e-tron 的尺碼,雖是套用最新款的 PPE 平台而生,但原廠也並未過分的放大車體,明確的為往後各級產品線進行分類,而這相較傳統中大型休旅還要再稍大一點的設定,軸距卻是印象深刻的逼近二米九,帶來很是舒服的乘坐表現,和前 64 公升、後 526 / 1,529 公升的行李箱容積,當然要嘴還是免不了那角度不可調的後座椅,和稍微無聊一點的座椅版型,看來也是欠改的一環。
真真假假
不再用數字為各個車型命名,Q6 e-tron 車系就很簡單的 Q6 e-tron、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和 SQ6 e-tron 三種選擇,就以這被歸類在入門的車型來說,單馬達置於後軸的設定,在原生純電平台的同級產品中算是正常,當然架構上或許是不意外,但調校上卻是可以說相當意外,非常線性的手法少了傳統電動車的直效輸出,問我好處在哪?最直接的就是讓更多人願意「棄油轉電」囉。
電動車如今動輒 400 – 500 公里的續航里程都是基本盤,因此若再拿「里程焦慮」祭旗也不免是個假議題,反倒「充電時間」才是應該要被討論的真核心,而在充電網路的普及、快充設施逐步的提升,Q6 e-tron 也具備完整運用這些設備的能力,800V 的架構支援 270kW 的充電功力,上個廁所、吃個點心不足半小時就可將電量自 10% 回血到 80%,也可以透過 Bank Charging 將電池模組分做兩個 400V 架構,進而縮短充電時長,更有餘裕應對各種狀況。
Audi Q6 e-tron 基本規格:
動力型式:後軸同步式電動馬達
最大馬力:252 PS
最大扭力:450 Nm
前輪懸吊:多連桿式
後輪懸吊:獨立五連桿式
驅動型式:後輪驅動
續航里程:WLTP 533 km
建議售價:新台幣 265 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