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誰才是龍頭?圖解 Nike 與 adidas 15 年來的市場操作與市值比較

nike-vs-adidas-1

運動品牌 Nike 與 adidas 之間的龍頭之爭早在世紀初便已展開,兩者皆具備優秀的行銷能力、擁有知名的品牌代言人、推出過經典的設計鞋款、獨家的專利技術,要一時分出孰強孰弱並非易事。若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近期聲勢最高漲的必然是陸續推出 Yeezy Boost 鞋款的 adidas了,但若將時間為前挪到 Air Jordan 鞋款的復刻熱潮時期,你是否又會覺得 Nike 才應該是時下最火燙的運動品牌?其實透過簡單的市場佔有率便可得知,Nike 在美國的運動鞋市場以 48% 大勝 adidas 的 9%,而若更細分下去,Nike 分別在跑步、籃球、滑板三個不同的運動領域裡佔了 60%、90%、以及 20%,在前兩者的部分 adidas 是徹底的被打趴。

但為了能透過更為客觀的角度來探討兩大品牌之間的角力對決,流行資訊網站 Highsnobiety 特地夥同球鞋數據分析專家 Campless 製作多張圖表,針對過去 15 年來 Nike 與 adidas 兩者的市場操作與公司的市值成長之間的關聯性,以此來比較其中的差異,期盼透過更實際的面向來進行更有說服力的分析。(圖表中的紅色代表Nike;藍色代表adidas)

 

2001 – 2005

nike-vs-adidas-1-1200x8482001:adidas-Herbert Hainer 成為品牌新任執行長
2002:nike-收購衝浪品牌 Hurley
2003:nike-買下 Converse、簽約 NBA 球星 Lebron James 以及 Kobe Bryant ,海外銷量超越美國本土
         adidas-發表與山本耀司合作的全新支線 Y-3、與足球金童 David Beckham 簽下終生約
2004:nike-收購服裝品牌 Starter、Phil Knight 辭去執行長一職
2005:nike-發表 Air Jordan XX
          adidas-與阿根廷足球巨星 Lionel Messi 簽約、發表品牌標語 IMPOSSIBLE IS NOTHING

adidas 在這段時間內積極拓展足球市場,也展露出了進軍時裝領域的企圖心,反觀 nike 著眼於籃球市場,也因此市值不斷攀升,開始拉開了與 adidas 的距離。

 

2006 – 2010

nike-vs-adidas-2-1200x8482006:nike-Mark Parker 出任品牌執行長
2007:nike-簽下 NBA 球星 Kevin Durant
          adidas-買下運動品牌 Reebok、成為 NBA 官方贊助商
2008:nike-買下足球用品廠牌 Umbro
          adidas-與 NBA 球星 Derrick Rose 簽約
2009:nike-發表與 Kanye West 合作的首款 YEEZY 鞋作
2010:nike-市值飆升,狠甩 adidas

至從 Mark Parker 上任後,Nike 市值大幅度攀升,並且在市場策略上持續以籃球運動作為重心,其中的最大轉捩點在於發表了 YEEZY 1。短短五年內,市場上刮起一股 Nike 颴風,Mark Parker 對於此現象表示了他的看法,”你可以看到更多能夠改變遊戲的產品,讓消費者有了更引人入勝的體驗,同時我們能夠專注在公司的營運以及財務上,這些事情使我們能夠比其他人還要更迅速的成為第一。“

至於 adidas,由於太晚進駐籃球市場的關係,導致其在這短短的期間知內,完全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2011 – 2015

nike-vs-adidas-3-1200x8482011:adidas-發表品牌全新概念 all in
2012:nike-賣掉 Umbro、推出 Yeezy 2、Flyknit、Roshe Run
          adidas-發表 Primeknit 技術
2013:nike-賣掉 COLE HAAN
        adidas-與 Kanye West 簽約、發表 Boost 革新跑鞋技術
2014:nike-終推出 Yeezy 2 ”Red October“
         adidas-與 Pharrell Williams 以及 Nigo 簽約、推出 Tubular
2015:推出 Yeezy Boost 系列、與 James Hardon 簽約

近五年來,Nike 發表了多款全新跑鞋作品,積極推動跑步運動,市場反應相當熱絡,儘管失掉了 Kanye West,但並未造成品牌的顯著損失,反倒藉著 Air Jordan 系列鞋款的復刻熱潮,而將市值推到了創新高;反觀 adidas,儘管接手了 Kanye West 以及 James Hardon,並且加入 Pharrell Williams、Nigo 兩位時尚達人,但成效沒有明顯地反映在市值上,雖說品牌至少是持續的在拓展與提升其在時尚街頭領域的影響力及地位而努力,但運動用品市場仍然是最大收益來源,或許 adidas 需要在這方面更加的努力。

最後,來自運動產業分析公司 NPD 的 Matt Powell 也為我們做出了總結,他表示,Nike 的成功來自於品牌優良的產品、細心周到的配送服務、以及傑出的營銷策略。“球鞋的生意上,產品永遠在第一位,市場無法接受不好的產品。雖說 Nike 的廣告行銷是出名且優秀的,但別忽略了他們每天花費 $800 萬美元在所謂的 “創造需求” 部門,這也是為什麼 Nike 的產品遍及全球。”

“至於 adidas,他們逐漸做出很多優秀的操作,保持耐心,有一天會能夠收復過去所失去的” Matt Powell 說道,“但儘管如此,仍然沒有品牌能夠威脅到 Nike 的地位,就算 Skechers 與 Under Armour 正在急速的成長,Nike 仍然君臨運動市場的天下。”

 

source:highsnobiety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