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Hi, what are you looking for?

潮流評評理|年輕人在 IG 模仿明星穿同款,各位幹嘛把他當 Cosplay 笑話看?

關於「模仿」其實是很 OG 的話題,但在社群平台上還是個與生活相聯的好玩現象,比如於 Facebook、Instagram 等地方看到某人很明顯「模仿明星」,不免會下意識想「呵呵,他就是在模仿誰誰誰」、「有錢玩 Cosplay 好爽喔」,這樣的日常閒話偶爾也反映在「周邊好友」身上,只不過也許礙於友情關係卻選擇不說,僅用「恩恩,不錯」等諸如此類的話敷衍帶過,可心裡想法或許並非如口說。針對這一日常,今番在「潮流評評理」便以「模仿」進行延伸,剖析淺談這現象帶來的影響與否。

↑ 陳漢典模仿陳冠希(示意圖)


模仿等於失去自我?

人於世都是從娘胎出生,沒有人在剪完臍帶就凡事皆知,一切都是接觸事物之後,跟隨前人做法化為腦海中對它的理解,然後在過程中不斷反覆改進成最後地「自我認知」,而這轉變之前可稱所謂「模仿」。穿搭其實也一樣,就好像讀書,誰不是從小一步步跟著眼前的事物去學習、去適應,才逐漸有自信心發展成全新的自我標籤?

面對這種疑問,一位熱衷於 Billie Eilish 的 14 歲女孩 Mila 接受採訪表示:「當我去模仿 Billie Eilish 的時候,我感覺我離她的想法更近一些,而 Billie Eilish 的風格也給予了我勇氣去嘗試更多事物」。觀閱片面說詞,當下反應或會是「Copy 就是 Copy」,但就如前述,誰不是從小一步步去摸索學習?仔細想想透過 Billie Eilish 對 Z 世代的話語霸權,為這些尚未成年的男女孩們鋪墊「風格思想」基礎,進而對品牌的構成因素有更多想法,並且在尋覓的過程中探究了解自身會是壞事嗎?各位可以想一想,大家過去玩潮流的看陳冠希,玩股票的看巴菲特也同樣是如此,亦因這些經驗塑造出全新的定義理解,所以要說一但模仿就失去自我,是否簡單說出口的人,更多時候是自己缺少包容性亦或者是孤芳自賞?

↑ 正處於轉化階段地 Instagram 女孩們


可能成為風格上的迷途羔羊

當然建立完整的自我前,也很可能會故此迷失了方向,現在網路過於躁進,早已經不如以前會去細細翻閱《POPEYE》每一頁去嘗試理解何謂 City Boy,或是通過各種管道入手《The Face》去解讀次文化領域。在紙媒漸漸消逝的時代,普羅大眾現都僅憑 Facebook、Instagram 等片面訊息去做訊息爆炸下的「斷層參考」,導致淪為「風格四不像」或是「潮流同類」。

就像陳冠希在專訪所言:「我不用 E-Book,我買 Book,你要真的用手下去翻閱,現在這個社會太容易了,人們都忘記原本的樣子。」從這點進行更多想像,於以前互聯網尚不普及的過去,美、日、港潮先後透過各實體媒介進行介入衝擊本地,那時候的穿著蘊含著無限生命力及文化上的想像空間,讓人們認真的去體會什麼是「夢幻逸品表皮下的內核」。但現在品牌很多是符合趨勢需求,紛紛找來「流量明星或網紅」對市場「拋出這樣穿才是潮的制服化洗腦」信息,直接潛移默化了一波年輕世代思維,讓你以為穿上同款「我就是明星本人」。


也許成為下一位潮流行家

聽起來似乎令人憎恨,但逃避不了這就是「商業契機」,可這也並非全壞事,在不斷破壞再重組的同時,你對品牌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入,自然對更高層次的服飾單品也跟著慾望暴漲,就像是大家年輕的時候追逐陳冠希、藤原浩、NIGO 這些依然統治潮流圈的方向指南,從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以及潮流設計,你早就知道他們哪款商品必定會「炒爆」。同樣,面對青年族群對 Virgil Abloh 等人的看待,自然亦正培養精準的趨勢眼光。

紅到現在擁有 70 萬粉絲群地潮童 Leo Mandella 在專訪就曾表示:「我很慶幸很早就接觸了街頭潮流,這助於我提早理解品牌的哪些單品會受到歡迎,知道人們最想要的東西,這都是意識到的,所以你也可以通過賣掉衣服賺錢。 」雖然早年他先曾被砲轟是用父母的金錢玩 Hype 來張揚自己的行頭,可在過程中地長期培養下,他憑藉自己豐富的知識知道哪些單品具有價值,甚獲邀 ssense 以及眾多外媒專訪裡和成為品牌跟青年溝通的愛用窗口,後來還收獲了一些潮流組織地服飾贊助,做到完完全全得靠自己。

↑ Leo Mandella

不得不說老潮人對新世代的「模仿潮」有著百般無奈,認為他們只懂皮毛就在那邊關公面前耍大刀,但 Z 時代的人們也對前者強加灌輸的想法有著「排他性」,認為你們懂個屁?可兩方會相互不滿,除一者是沒有去經歷過黃金年代,二者也在適應年輕人地話語,缺少了溝通,所以長久下來才始終保持著對立面。現今的流行,確實很大程度上是挪移前人地創作精髓加以演變,本質上可以說是反覆流行,但如何在原本的「主架構」融入新標籤另其更加完善,是現在設計師「在製作」與潮流用家「在搭配」該思索的事,也是前輩們該想如何去啟發他們的職責,以此達到互相尊重的平衡。

 

 




訂閱COOL電子報,緊追更多潮流話題,獨家特別企劃。